返回

精神灵魂深处的流露

读王全忠的画

 

李志慧

 

艺术是精神灵魂深处的流露 , 是倾诉表达交流的涌动。

我非常赞同全忠对艺术的这种感悟之语。因为 , 它不仅精确地传达出艺术的真谛所在 , 也清晰地表现了他对艺术不单是从教科书中去了解他人的结论 , 而是从自然中去感悟 , 不单是从他人的艺术作品中去理解 , 而是从实践中去体验。这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艺术之旅。尤其是读了他传达太白山、昆仑山和西藏、新疆群山神韵的画作 , 我对这一点感受得就更深刻了。

全忠出身于绘画科班 , 这是他的优势所在。因为如同其他专业一样 , 艺术也需要积淀 , 需要继承前人对艺术真谛的探索 , 需要借鉴前人的艺术实践。有无这个继承与借鉴是大不相同的 , 这里有文野之分 , 粗细之分 , 高低之分 , 快慢之分。但是 , 前人对艺术真谛把握的准确与否 , 前人艺术实践的得失何在 , 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, 才能有正确的继承与借鉴。否则 , 或良莠不分 , 或舍本逐末 , 或重复前人。全忠是清醒的。他取法乎上 , 远学董源、张旭、颜真卿以来的传承 , 近学赵望云、石鲁先生的笔墨精神。又读史诵经 , 领悟前贤的超奇处。更从自然感悟和人文现象两条线索深研 , 从自然的秩序中不断得到启示。他的艺术苦旅分为两个层面。他曾走陕北 , 下黄河 , 多次攀登秦岭太白山 , 到祁连山写生 , 通过实证考察 , 不断体验赵望云、石鲁遗稿 , 体味前人对山水神韵的领悟 , 以及再现其领悟的笔墨技法。这当然还是继承和借鉴 , 只是其路数却独具匠心 , 其所得亦自超出常人。 他再去西藏、后藏、阿里探奇 , 在新疆的南疆、北疆微。 这已经进入创作的观察、体验、研究、分析的阶段了。正是在深入的体察中 , 他领悟到自然的奥秘。在接触昆仑时 , 他的思想之舟驶入这个神地,仿佛看到汪洋大海地壳已经解冻 , 她缓慢的经历得以如此 , 万物分开它如此从容 , 一滴水使它得以生根。他已经不是用艺术家的眼光 , 而是从生态学家的角度 , 从地质学家的领域 , 用哲学家的思辩,去观照、感悟自然。在古今的山水画家中 , 能对山水作这样深层体悟的 , 确是微乎其微。因为这已不是从表层上用眼去看 , 而是透过表层用心去悟。用眼看到的 , 大多是表象外形;用心悟出的 , 已经是精神气韵。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大范畴 , 所谓仁者乐山 , 智者乐水是也。这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高境界 , 所谓遗形取神是也。所有的艺术家 , 都首先应该是思想家 , 把他对天地、自然、宇宙、人生独特的体悟和思考 , 借助于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。全忠是艺术家 , 又有着思想家的深刻 , 这是弥足珍贵的。同时 , 他又不胶柱鼓瑟 , 而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, 充分接触近年所形成的新潮美术冲击态势 , 将古典美学思想还原到现代中国画中。

再读全忠的山水画作 , 这个印象就更清晰了。他笔下的山水 , 不是刻板复印古人纸上山水的形迹 , 而充盈着自己的灵气和活气。这灵气 , 又不是漓江山水的轻灵 , 而是开辟鸿蒙时的浑沌混茫之气。其气为古今哲人所体味。他读过《道藏经华录》 , 读到过老、庄的传授。其气也为当代伟人所服膺。他读到过毛泽东感叹万里长江茫茫九派” , 赞美横空出世 , 昆仑。但全忠能用画笔将其真切 地再现出来 , 靠的不是熟读诗书 , 而是自己在实地中的体悟:造物者所造之物就是灵性的参照。他正是在新疆、西藏的山中看到充满灵性和无限宝藏的存在。其《岗仁波钦印象》、《塔什库尔干印象》再现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混茫之气。宗教与神话都应该属于巫官文化的范畴 , 都是真诚地对自然作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。设色的《藏北印象》传达的正是宗教般的境界。昆仑山是神话之山 , 全忠依稀地从云雾海潮中闻知来临降落的钟声,联想到昆仑之石投掷东海之水 , 地中海之水浇铸喜马拉雅冰山。地狱的木屑铸造天堂家园 , 人的智慧求索真理之路。其《昆仑山印象》正是借横空出世的造型 , 突出其 , 借着色渲染其气。《太白山八仙台印象》描绘的是横卧于秦川大地的太白山的人文之气 , 这也是他的艺术追求之一。气 , 先秦时已从自然的阴阳之气 , 发展到精神的浩然之气 , 魏晋时引申到文论、画论。艺术之气者 , 神韵之谓也。它来源于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, 这是画家与画匠的区别所在。全忠体悟到自然之气 , 但要用笔墨线条 , 通过艺术造型 , 将其真切地再现为艺术之气 , 靠的还是画家的艺术功力。全忠画作中造型的多变 , 用笔的老到 , 线条的准确 , 以及虚实的映衬 , 明暗的对比 , 点线的牵连 , 用墨的枯湿 , 表现出其艺术功力的扎实。

不错 , 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。将自然人化 , 自有其正面效应。天地有正气 , 杂然赋流形。下则为河岳 , 上则为日星。于人曰浩然 , 沛乎塞苍文天就是将其感受到的天地正气 , 融入精神领域 , 激扬出感天地、鬼神的浩然正气。但也有其负面影响 , 这就是庄子早就厌弃的以人灭天 , 以故灭命 , 以得。君不见 , 过度的人化己使自然的生态失去平衡 , 弥漫着破碎寒伧之气么 ! 化自然之人 , 也将自己化到钢筋丛中 , 水泥林里 , 化得心态浮躁 , 精神萎靡 , 吞食着自己酿成的恶果。这时 , 人们才向往着青山绿水 , 留恋着竹篱茅舍 , 呼唤着归依自然 , 沉醉于艺术的真之气。这时 , 西藏、新疆那尚未被人化的山川 , 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。那里透露出的真混茫之气 , 成为人们精神的家园。这时 , 全忠的眼看到了那里 , 脚走到了那里 , 心想到了那里 , 情寄到了那里 , 笔画出了那里。

归依之思 , 遍被华林。然呼吸领会之者 , 独智者而已。

全忠是清醒的 , 他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走向。

全忠是敏锐的 , 他领悟到了山川的真之气。

全忠是成功的 , 他再现了艺术的真谛所在。

保持着这份清醒和敏锐 , 就会不断地走向成功。

 

乙酉中秋

于桃园书屋

(作者系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)

 

相关评论:

——全忠的中国画很有新意,道德观念很新,作品很有创造性,应该再学习长安画派优秀的文化遗产,传统方面要加紧学习,到农村去,到西北,抓题材学习长安画派精神,趁着年青到西北写生,一定会出成果。

(方济众 87 年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观摩王全忠中国画时评价)

——全忠的画把中国画引入想象力的时空中,有关古老民族传统的文化改造。两汉以来石刻造的借鉴,物体形象写实还是抽象得到了化解。外面争论的问题在你的画里都有了回应。

(尚德周 87 年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观摩王全忠中国画时评价)

——哲学语言,哲学思考。(付恒学 87 年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观摩王全忠中国画时评价)

——在版画里借鉴了不少形式

修军 87 年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观摩王全忠中国画时评价)

——这样的中国画需要重新界定。不是简单的行为,就不能简单对待。

(皱宗绪 87 年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观摩王全忠中国画时评价)

——王全忠的绘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热爱大自然,生命感悟非常深刻。

(陕西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主席李若冰)

-我看全忠的画展非常激动,我这几年有些感想,画家现象,作家现象,我今天来是看的王全忠现象,我们把这个现象琢磨一下,现象背后是否有本质,本质是否值得琢磨一下,这是一个问题,从前说现象不能代表本质,自从有了存在主义之后现象和本质是可以琢磨的,王全忠的画作为一种现象的表示,就有一种冲动,中国画观念比较多,禅悟学派说进山前看的山就是山,若干年修炼之后看山就不是山,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。王全忠早期在美院学习的时候看过一些画,这次是王全忠经过十几年的奋斗,把他的现象展示出来,理性的压迫时间太长了,画家嘛没有从理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,这么些年我们在座的画家罗平安第一次和传统对抗。全忠的画里包含着一种激情,后来的崔振宽连续的出现个人现象,这个我们可以探讨我们画家被理性压迫下,很难发挥激情,于是激情很难展现出来,附加成分太多,我们回顾一下印象派时代的画家、小说家情感的因素,情绪情感怎么以什么方式发挥出来,我们的画家面对对象是冷漠的,作品很难感动人,这是咱们对美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来,现在王全忠的作品里,感情的因素,很希望能够把感情因素提高到一个高度,我总感觉理性的东西比较多。其他的我们在文学艺术品上有很多禁区,王全忠的画继续在情感有所发展,有所突破,不要重复前人的那些东西,要有创造性。

王全忠和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进步。下一步就是激情、语言还需要提炼,还需要多一点创造性,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是没有生命力的。重复别人是没有出路的。

(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邵养德)

-有作为的艺术家尽可能说自己的话,画自己的画,黑白之间的玄机,难以琢磨大幅作品那就更难对待,大幅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画好的,清代张庚在品评石涛作品时说,积其大幅不能一贯。这样伟大的画家都如此不能一贯,全忠这么年轻能够画如此巨幅,前景不可限量。

(西安画院画家张振江)

——全忠是在陕西省美协培养出来的画家,在这个氛围里经典的作品是他学习的主要对象,看他的画第一印象就是认真,第二就是 邵养德 老师说的定位理性的东西,他有青年人的心理状态,有青年人的激情,气韵非常生动,黑的处理和白的丰富的内容已经有了根基,中国画讲知白守黑,他确实做到了,确实是才子。

全忠作品中有种特别的味道,这种真实的东西能够流注到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。如果在此对线条的美感,墨色的美感重新审视,前途不可估量。

( 西安画院画家张湘华 )

——我和全忠经常联系,他多次上太白山,去西藏阿里,很关注他的活动,从他的画来看相当不错,总的感觉有种生劲。生劲包含很多东西,涩涩、苦苦的。我个人最喜欢那种劲。长卷非常好,构图、章法、技法玩味的都不错;有些小画非常完整,有些画我非常喜爱,厚重的,空间感很好。手卷一定要注意把玩;大画气势很好,还要把握空灵,山是死的,有云就活了,有云更能表现意境,有云更能加强语境,总的感觉相当不错。

(西 安美院 教授陈国勇)

——我觉得全忠很有才气,虽然很年轻但才气已经显露出来,主要表现在对绘画图式抽象意识很重,抽象意识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抽象意识。我感觉到他的画是有中国绘画语言特点的又有现代意识。

(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崔振宽)

——王全忠是一个艺术感觉非常好的人。他的画基本继承了长安画派走向生活,走向传统的要求。看他的大画,无论在布局上、气势上、对比上、总体感觉上跟这个时代是合拍的,跟这个时代中国画的要求也是合拍的。西方人会认为他的画是一个中国画,中国人会认为他的画是一个现代画。西方人认为它是中国画,是因为它有中国传统、中国语汇的用法,审美的关系、感觉的模式都在画里面有。中国人认为它是现代画,是因为很多东西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没有经历过,没有探索过,没有实用过。例如,在中国古代就很少有人用这么长时间整体把握某一地方,像云南系列、新疆系列、西藏系列,他能这样通过一种地域文化、民族文化来把握创作实质。他的大画很精彩,总体感觉很到位。他对色彩的处理,对布局的处理能够展示他自己对生活的感受、理解,应该说每幅他都有自己的想法,并能把这种想法传达给观众。相对他的小画每幅都像在画大画,显得更为精彩。人常说 30 40 看气向, 50 60 看语汇,希望全忠再过二十年能创造出长安画派新的语汇来。

(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、中国画研究院教授陈授祥)

——看王全忠的画第一印象就是冲击力很大。这种冲击力是时代的冲击力,是他所去的地域特色的冲击力,是这些年他在继承中国画的基本上、吸收外来文化融会后带来的冲击力,这就是民族意识加时代感 ….. 他在色彩理解和处理中是很有想法的。在色彩上也把中国画法笔录了上去。借助西方固成的方式使画面动感很强,在比较静止的自然境界中间,他能画得那么活跃,那么赋予运动感、生命力,感觉非常可贵。

全忠在绘画创新方面做得很好。这与他比较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分不开,例如在画面、黑白、色彩处理上显示了他的基本功。他不只是一个凭感情画画的人,他理性的东西也很多,他的东西若再进一步就能形成比较成熟的艺术。总的趋势非常好,让人耳目一新。希望全忠能为我们长安画派做出新的贡献来。

(西安美术学院教授、著名画家杨建希)

——全忠受陕西美术这样一个大的环境的熏陶,并一直刻守着坚持到生活中间去。他画山水不是从古人既定图式中讨生活,而是走进西部的大山、大川中,西藏、昆仑、太白山,能踏到的他都踏了一遍。这几年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坚持往生活中跑,而且选择的是大西北的大山大景,是一种大气魄的印象,给自己锁定了大目标。所以,看他的大画,体现出了大自然给他的熏陶和精神上的蒙养。他的画用笔开放,构图注重气势,而且这种气势定位在印象上,这种印象是他已经经过了主观处理的,说到底他在不断努力实践着唐代张肇的那句名言为始造化终得心然。全忠的画面中有许多完全是静由心造,按自己的印象去画。表明全忠在逐渐切入到了绘画的本质上,这就是全忠不得了的地方。

(著名画家高民生)

——看全忠的画,感觉全忠是个很懂艺术的人,他懂得在这个场中静心静气长自己,不管将来是否能成为最高的那枝。也感觉全忠的画已经有了这么一点趋势,这趋势值得进一步深入。趋势是最宝贵的,比一种理论更宝贵,这是最重要的。

(西安美术学院教授、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)

——从全忠的画面里看到了一种民族精神,画里面很平静、很沉稳。在今天的商业大潮中,反而让人耳目一新。全忠的画整个过程是一种探索, 看他画云南系列、西藏系列等,这些系列一方面是他行万里路,一方面有几十年传统,还本民族、本土原创精神。全忠的画是一种研究和做学文层面上的面貌,这种面貌反而让人感到新鲜。从全忠的画中看到了希望,这希望就是他的每一幅画都在探索。

(西安美术学院系主任、教授吴昊)

 

——全忠的画有一种强烈的印象。画的张力很大,活泼、激情。在手法探索中不拘于一点,体现出了他对绘画的思考和永远探索的精神,希望在多元探索中走出完整的面貌。

(著名画家高民权)

返回